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护卫队,这支英姿飒爽的队伍如今隶属于赫赫有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支光荣队伍的发展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历史变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采用的是电动升旗装置。那时只有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才会举行升旗仪式。这段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6年): 由胡其俊担任升旗手,他是新中国第一位专职升旗手。 第二阶段(1977-1990年): 改由北京卫戍部队的2-3名战士负责升旗任务,这个时期被称为天安门国旗班时期。 第三阶段(1991年起): 正式组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更加规范化。 第四阶段(2018年1月1日起): 升旗任务由解放军正式接管,并划归三军仪仗队编制。 【队伍规模演变】 从最初的1人升旗,发展到2-3人的国旗班,再到36人的护卫队规模。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壮大到96人,展现出更加恢弘的气势。 【仪式细节】 每次升旗仪式都精确到毫厘: - 从金水桥到旗杆的步数:138步 - 整个升旗过程耗时:2分07秒 【杰出人物】 在历任护旗手中,高红甫尤为突出。他保持着两项纪录: - 服役时间最长的护旗手- 执行升旗任务次数最多 【选拔标准】 要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可不容易,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 1. 身高要求:不低于1.8米 2. 形象要求:五官端正 3. 专业训练:包括站功、走功、眼功、展旗功、收旗功等多项专业训练 这些年轻战士每天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才能保证每一次升旗仪式都完美无缺。这也提醒着我们,要从小注重身体锻炼,培养良好的体魄和意志品质,争取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发布于:天津市